首页 资讯 正文

龙舟破浪、泼水狂欢、非遗巡游!泉州60+文旅活动带你燃情过端午

体育正文 130 0

龙舟破浪、泼水狂欢、非遗巡游!泉州60+文旅活动带你燃情过端午

龙舟破浪、泼水狂欢、非遗巡游!泉州60+文旅活动带你燃情过端午

今年,文确楼完成新一轮修缮并通过专家验收。

近日,位于集美文确楼内的大社村(cūn)史馆完成基本展陈,后续将对外开放(duìwàikāifàng)。

文确楼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,算不上(suànbùshàng)大,但其位置和背后蕴含的(de)历史文化故事却(què)足够引人注目(yǐnrénzhùmù)——作为集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(dānwèi),文确楼已是88岁“高龄”,它坐落在集美浔江畔,是一栋兼具东西方特色的侨房,由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的族亲——陈文确、陈六使兄弟所建。

今年,文确楼(lóu)完成新一轮修缮(xiūshàn)并通过专家验收,老房子的活化利用也有了新动作。

台风过后 老侨房多处(duōchù)渗漏

文确楼,位于“大社(dàshè)”牌坊附近。它有着中西合璧的鲜明特征——远远望去,楼顶好似(hǎosì)戴了一顶斗笠,楼身则像穿着(chuānzhe)西装;中式“凹形”门廊传统古朴,西式的楼道宽敞通风……

这栋老侨房的故事,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(niándài)。彼时,身处南洋的陈文确、陈六使兄弟在陈嘉庚的培养下经商发迹。他们心系家乡,于1937年在集美修建了该楼,作为回乡居所。日寇(rìkòu)侵占(qīnzhàn)厦门期间(qījiān),侨房曾被炸毁,并于上世纪50年代初修复过一次。

由于陈氏(chénshì)后代都生活在海外,文确楼被委托给家乡亲戚代为(dàiwéi)照看。长时间无人居住,加之风雨侵蚀等原因,侨房几成危楼。在集美区侨联和集美街道的协助下,陈氏后人回到集美,经(jīng)协商,将祖屋托付给集美街道代为维修和管理(guǎnlǐ)、使用。后来,陈氏后人捐出产权,集美街道曾对其进行过修缮(xiūshàn)。

“2023年,一场台风过后,管理人员发现(fāxiàn)文确楼的屋顶、楼板、外墙等出现渗漏,还有白蚁侵蚀等问题。”集美街道办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。考虑(kǎolǜ)到建筑安全,相关部门便启动了保护(bǎohù)修缮工作。

修旧如旧 用上传统民间工艺(mínjiāngōngyì)

保护修缮启动后(hòu),施工人员层层解构,发现了建筑一侧(yīcè)山墙倾斜的情况(qíngkuàng)。“肉眼不太看得出来。不过,卸掉屋顶红瓦后,情况就很明显了,倾斜角有二十几度。”施工负责人陈泽诚回忆。

山墙又称外横墙(wàihéngqiáng),是指沿建筑物短轴(duǎnzhóu)方向布置的(de)墙。201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(chūbǎnshè)《老厦门》相关书籍中,对文确楼的山墙有记载:“两侧山墙亦作成西式楼牌样式,东面山墙雕塑翼龙,西面山墙雕塑徽章纹样……”独特的雕塑样式,更彰显了文确楼中西结合的特色,也让它(tā)从一众(yīzhòng)传统闽南民居中“跳脱”出来。专家顾问,集美区文旅局、集美街道等工作人员因此决定:用扶正替代拆除,最大程度保护山墙。

“先在它的底部进行(jìnxíng)加固、顶伸;再用钢丝固定,一点点(yìdiǎndiǎn)牵引到(dào)与地面垂直的位置。”陈泽诚(chénzéchéng)说。由于山墙“体型大”——高2米、宽4米多,重量至少一百多公斤,怕一口气牵引到位有坍塌的风险,所以,施工人员只能慢慢来,整整用了一星期时间才将它扶正。

民间匠人手持水枪,制作水洗砂墙面。(施工方 供图)

对文确楼墙面的空鼓、开裂等问题,施工人员进行了针对性修缮。而后,如何恢复(huīfù)建筑表面的“皮肤”,就成了重中之重。此番,施工团队(tuánduì)用上(shàng)了闽南古建筑中特有的手法——水洗砂墙。

“用水泥做建筑(jiànzhù)外立面的基底,再将敲碎的海蛎壳掺上石英砂等(děng)上墙……”陈泽诚介绍,如今,采用该传统工艺的建筑已越来越少,为了(le)达到修缮效果,他们特地从泉州请来了民间匠人蔡少龙。

材料(cáiliào)上墙后,水才是最终的雕刻师。只见蔡少龙手持水枪,冲洗掉灰末,让海蛎壳和石英砂(shā)的纹理在墙体上一点点显现出来。“做水洗(shuǐxǐ)砂墙,手感很(hěn)重要。水太小(tàixiǎo),墙面缺乏肌理感;水太大(shuǐtàidà),墙面材料容易被冲掉……”陈泽诚介绍。“正所谓慢工出细活,修缮老房子,就需要这样的耐心。”集美街道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补充说,以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,完成文确楼七八十平方米的水洗砂墙面,也耗费了十多天(shíduōtiān)。

在文确楼内参观,脚下的木质楼板也有“玄机”——它们(tāmen)都(dōu)是用竹钉固定的。

“文确楼的房梁、楼板有不同程度的白蚁侵蚀、松动(sōngdòng)。”陈泽诚介绍。实地踏勘时,文博专家、厦门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郑东发现,木质楼板是用竹钉固定(gùdìng)的,而非铁钉。因此,施工团队修缮时,也保留和遵循了(le)这一传统(chuántǒng)。

每根竹钉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,上方下尖(xiàjiān)。制作时(shí),工人(gōngrén)们会先将竹子切片、削好,然后混合着油等物质,一块儿放在锅里炒制。如此一来,自身水分挥发、吸收了油质的竹钉将变得更有韧劲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文确楼原本的地面层次为梁、木质楼板(lóubǎn)、木地板。考虑(kǎolǜ)到(dào)后期活化利用的便利性,施工人员将其调整为梁、木质楼板、斗底砖(也就是大家常说的“红砖”)。“市民来往(láiwǎng)参观,斗底砖更耐磨,也更好清洁。”陈泽诚介绍。

以侨为媒 做好嘉庚精神(jīngshén)传扬

自陈氏后人捐出产权后,集美街道将老侨(lǎoqiáo)房的保护修缮与(yǔ)活化利用摆在了首位。

2013年,重修后的文确楼设立“陈文确、陈六使陈列馆”,并于(yú)集美学村(jíměixuécūn)百年校庆时重新开放,向人们展示陈氏兄弟热爱家乡、奉献社会的一生。2017年,文确楼设立了国内首个(shǒugè)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邮局(yóujú)——嘉庚邮局。

此外,老侨房还是国家级“侨胞(qiáobāo)之家”,承载(chéngzài)着接待陈氏后人,举办侨胞联谊交流活动、社会教育和(hé)公益活动、嘉庚精神宣讲活动等功能。

“在此前活化(huóhuà)利用的(de)基础上,我们(wǒmen)还在文确楼内开辟了大社村史馆。”集美街道办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,文确楼不仅是嘉庚精神宣传阵地,是爱国主义教育阵地,更是凝侨心、聚侨力的桥梁和纽带。

文确楼位于集美浔江路115号(hào),前部为二层半主楼,后部为三层长条形附楼,是闽南文化与南洋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(chǎnwù)。

与其他闽南(mǐnnán)大厝(cuò)只有一个天井不同,文确楼有两个天井,显得很大气。因该楼所建地点原处于海边(hǎibiān)迎风处,所以文确楼又被叫做“吃风楼”。

(文/厦门日报记者(jìzhě):罗子泓 通讯员:陈悠帆 林舜杰 图/厦门日报记者:林铭鸿(除署名外(wài))编辑:黄亦男 监制:蔡萍萍)

龙舟破浪、泼水狂欢、非遗巡游!泉州60+文旅活动带你燃情过端午

相关推荐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